2024年, 第40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24-02-25
  

  • 全选
    |
    基础医学论著
  • 高呼日叉, 郭无瑕, 陈红, 刘梦宇, 李晓旭, 赵志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1-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蒙药新黑苏嘎乌日勒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分别对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预测。利用Venny得到其共同靶点,并使用STRING软件构建PPI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开展GO生物及KEGG通路富集研究,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重要通路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等软件展开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蒙药新黑苏嘎乌日勒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靶点30个,重要生物过程15条,核心KEGG通路20条和主要活性成分10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能力值≤ -1.2 kcal/mol。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蒙药新黑苏嘎乌日勒主要通过β-胡萝卜素、黄芩素、胡椒碱、金合欢素等有效成分作用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1,ESR1)、核因子-κBp65(uclear factor-κBp65,RELA)、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和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等靶点,调节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AKT、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的正负调控、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缺氧反应等生物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王彬, 曹登义, 王远鹏, 李乃树, 崔皖晋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8-13.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hemerin对结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Chemerin(0、100、200、300、400、500 ng/mL)处理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通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以HCT116、SW480细胞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分为4组,pEGFP-N1阴性对照组(vector control)、si-Chemerin阴性对照组(si-NC)、pEGFP-N1-Chemerin组与si-Chemerin组,转染后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采用qRT-PCR检测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 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N-cad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外源性Chemerin可提升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侵袭率与迁移数(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迁移数与侵袭率pEGFP-N1-Chemerin组>vector control组、si-NC组>si-Chemerin组(P<0.05);E-cad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EGFP-N1-Chemerin组<vector control组、si-NC组<si-Chemerin组(P<0.05);N-cad和viment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EGFP-N1-Chemerin组>vector control组、si-NC组>si-Chemerin组(P<0.05)。结论: Chemerin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
  • 聂泽银, 李晨妤, 陈家乐, 缪化春, 吴锋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14-19.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前扣带皮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和磷酸化的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的表达影响,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前扣带皮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6只/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穴、左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1次/d,30 min/次,持续14 d;假电针组仅浅刺入两穴位皮下,接电针仪但不通电。采用Longa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Nissl染色观察右侧前扣带皮质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右侧前扣带皮质HMGB1和p-JN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1),右侧前扣带皮质区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HMGB1和p-JNK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在脑缺血第7天、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HMGB1和p-JNK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HMGB1和p-JNK的过表达,减轻前扣带皮质的损伤。
  • 临床医学论著
  • 薛如卉, 刘丹, 张广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20-2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循环免疫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轴,寻找治疗IS的分子靶点。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到了GSE16561、GSE195442数据集,使用R软件或者GEO2R工具查找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液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circRNAs。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3.9.1进行可视化,使用CytoNCA中的介数中心度筛选出评分较高的基因。对筛选出前15个评分较高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之后,根据mirTargets 2.0数据库预测靶标miRNAs,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使用GEO2R工具筛选出IS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RNAs,结合文献挑选出显著差异并且已经经过PCR验证过的circRNAs,使用Circular RNA Interactome构建circRNA-miRNA调控网络。对两组调控网络取交集,预测出IS中可能存在的调控网络,进一步构建免疫相关circRNA-miRNA-mRNA轴,使用GSE117064数据集对免疫相关circRNA-miRNA-mRNA轴中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鉴定了许多转录因子,基因包括CD247、IL2RB、STAT1,miRNAs包括hsa-miR-892a、hsa-miR-938、hsa-miR-338-3p等,并且预测了hsa_circ_0112036 - hsa-miR-892a - CD247、hsa_circ_0112036 - hsa-miR-892a - IL2RB、hsa_circ_0093708 - hsa-miR-1248 - STAT1等7条可能的免疫相关circRNA-miRNA-mRNA轴。结论: hsa_circ_0112036可能作为hsa-miR-892a、hsa-miR-938、hsa-miR-1276、hsa-miR-1208、hsa-miR-338-3p的分子海绵调控IS的进展。hsa_circ_0093708可能作为hsa-miR-1248的分子海绵调控IS的进展。
  • 王思博, 吴涛, 庞春艳, 王慧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28-3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取新生儿脐带组织分离并培养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选取20例疾病活动期的SS患者,收集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SS患者的PBMC与UC-MSCs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优共培养细胞比例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SS患者PBMC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UC-MSCs可降低SS患者PBMC中的外周血CD3+ T细胞、CD3+CD8+ T细胞以及CD19+ B细胞的比例,而CD16+ CD56+ NK细胞比例、CD3+ CD4+ T细胞比例、CD4+ /CD8+ 无明显变化。结论: UC-MSCs可以调节SS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对S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王娜, 张利霞, 胡同平, 王占黎, 石继海, 郭丽娜, 易星驰, 李宏雨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32-38.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包头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295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应用MALDI-TOFMS、PCR方法完成菌种鉴定,按照CLSI M27-S4标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9种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感染患者以31~35年龄段最多见(30.85%),其次是26~30年龄段(20.34%),21~40年龄段患者占82.04%,性生活、妊娠等易感因素在VVC中占比较大;共分离鉴定出非重复菌株295株,白念珠菌居首位占79.32%,光滑念珠菌次之占13.90%,尼瓦利亚、布加拉等少见念珠菌共7种各1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于非白念珠菌(P<0.01),二者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念珠菌对卡泊芬净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P<0.01);未发现制霉菌素耐药菌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对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均很高。结论: 包头地区VVC患者感染菌种多样,以白念珠菌多见,但不同菌种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差异较大,应定期进行持续的耐药监测,以便指导妇科医生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同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 邓锂峰, 邓少雄, 陈群霞, 肖默, 刘福志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39-4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对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116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65例(IGT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51例(IFG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慢性心力衰竭且血糖正常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DC及DRs检测结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IGT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及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DC及DRs指标显著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或合并IFG时患者的心迷走神经功能损害比血糖正常组更明显。慢性心力衰竭合并IGT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最严重,DC及DRs指标降低更显著,且预后更差。
  • 王芳, 郝喜娃, 李月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43-48.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诊断为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基线资料、血化验指标、手术相关信息、预后情况等。结局为EVT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预后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估Lp(a)与EVT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6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患者141例(53.2%),预后不良组患者124例(46.8%),预后良好组Lp(a)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p(a)OR=1.032;95%CI=1.017~1.047。Lp(a)对EVT患者不良结局的ROC分析结果显示AUC=0.655;95%CI=0.590~0.721(P<0.001),预测截断值为20.95 mg/dL,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51.1%。结论: Lp(a)水平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EVT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相关,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周成礼, 郭吉敏, 刘阳, 汤红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49-5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超声(US)、乳房X线摄影(MG)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乳腺乳头状癌亚型及影像学特征与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6日至2021年12月20日收治的47例乳腺乳头状癌病例,其中,US检查47例(47病灶)、MG检查45例(45病灶)、MRI检查14例(16病灶),对比分析亚型病例及其影像特征与ER、PR、Her-2、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US特征:在ER、PR表达中,各亚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肿块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41/42)、88.1%(37/42)。在Her-2表达中,pDCIS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EPC亚型肿块直径、IPC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在Ki-67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7,P=0.039)。MG特征:Ki-67表达中SPC亚型的钙化分布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在ER、PR、Her-2表达中,各亚型的MG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肿块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25/26)和80.8%(21/26)。MRI特征:ER、PR、Her-2及Ki-67表达中4个亚型的MRI影像学特征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肿块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3/13)及84.6%(11/13);Her-2阴性表达率达76.9%(10/13)。结论: 乳腺乳头状癌是一种以ER、PR阳性表达为主的乳腺癌,US显示EPC亚型肿块直径≥2 cm及IPC亚型肿块后方回声衰减与Ki-67阳性表达存在关联。Ki-67阳性表达与SPC亚型钙化非良性分布的MG影像特征相关。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判断乳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性,可协助临床预测患者的预后。
  • 任蔚, 时月生, 杨东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58-6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CAR)、诱骗受体3(DcR3)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失败组(n=21)、撤机成功组(n=81)。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测试(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分析HCAR、DcR3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关系,外周血HCAR、DcR3水平联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分析不同水平HCAR、DcR3发生撤机失败危险度。结果: 撤机失败组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外周血HCAR、DcR3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显著相关(P<0.05);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水平高水平发生撤机失败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125、1.633、1.893、2.236倍(P<0.05)。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水平增加,各指标联合可以为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提供参考。
  • 祁冬, 姚传顺, 姚木子, 贾媛, 胡淑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62-6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21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5例,TTE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4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海苗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67-7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肝功能、HBV病毒载量以及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4例,纳入肝癌组,并收集同期治疗及体检的肝硬化患者、健康者各100例,分别纳入肝硬化组、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根据不同肝功分级、病毒载量、预后情况分组观察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表达情况,分析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RBC、Hb、HCT从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癌组(P<0.05),MCV、NLR从高至低依次为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分级肝癌患者的RBC、Hb、HCT从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P<0.05),MCV及NLR从高至低依次为C级、B级、A级(P<0.05);不同HBV病毒载量肝癌患者的RBC、Hb、HCT从高至低依次为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P<0.05),MCV及NLR从高至低依次为高拷贝组、中拷贝组、低拷贝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RBC、Hb、HCT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MCV、NLR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HBV病毒载量、MCV、NLR、RBC、Hb、HCT及肝功能分级均为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有显著差别,且血常规指标与患者肝功能、HBV病毒载量及预后情况密切关联,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检测。
  • 廖长香, 孙淑琴, 袁娟, 王丽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72-7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糖尿病人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老年糖尿病人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1日。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合计3 492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 057例。Meta分析显示,中国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194,95% CI(1.111,1.283),P<0.05]、病程[OR=1.756,95% CI(1.497,2.060),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OR=1.516,95% CI(1.244,1.848),P<0.05]、总胆固醇(TC)[OR=1.323,95% CI(1.079,1.622),P<0.05]、餐后2 h血糖[OR=1.108,95% CI(1.056,1.163),P<0.05]结论: 影响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餐后2 h血糖,应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 预防医学论著
  • 程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78-8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维生素D与妊娠剧吐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 基于IEU OpenGWAS project网站,搜寻样本量最大的维生素D的GWAS数据集以及妊娠剧吐的GWAS数据集。从ieu-b-4808库中选取维生素D强相关的SNPs,设置P<5×10-8且连锁不平衡系数0.001及其区域宽度10 000 kb;从finn-b-O15_EXCESS_VOMIT_PREG中选择妊娠剧吐关联SNPs。合并数据集纳入174个SNPs为工具变量。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IVW)、 MR-Egger、加权中值、加权模型等4种回归模型分析维生素D与妊娠剧吐之间的关联。结果: MR-Egger回归截距项是0.005,相应P值为0.513,提示SNPs没有基因多效性。IVW回归结果发现OR(95%CIs)是0.478(0.303~0.753),P值为0.001;MR-Egger、加权中值、加权模型结果与IVW结果类似。IVW和MR-Egger回归的Cochran’s Q值分别为143.733(P=0.893)和143.303(P=0.888),提示SNPs间没有异质性。结论: 维生素D是妊娠剧吐的保护因素。
  • 霍强龙, 相昕, 金立英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83-8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关指标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9年4月至5月,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密云区常住人口18岁以上常住居民600人,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调查问卷。结果: 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晓率为33.8%,行动口号的知晓率为50.0%,行动日的知晓率为11.3%,限盐勺使用率为30.7%,油壶使用率为21.4%,腰围尺使用率为3.9%。结论: 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关知晓率和健康支持工具使用率较低,需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力度。
  • 技术与方法
  • 戴文俊, 裴汉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87-9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K-2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噬干预组细胞在RIPC处理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后三组细胞使用三气培养箱进行H/R构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状态,应用Western blot观察LC3Ⅱ/Ⅰ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镜下示RIPC分离液可明显减轻H/R对HK-2细胞的损伤,加入自噬抑制剂,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阻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PC分离液可使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H/R组比,RIPC组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加入自噬抑制剂,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降低,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同时也明显降低。结论: 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相关。
  • 病例报道
  • 孙杨, 居红格, 马强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4, 40(2): 93-9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因腹部胀满不适半年余就诊。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巨大肿块,考虑脂肪肉瘤遂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滤泡数量增多,套区增宽,生发中心萎缩,滤泡间可见大量的浆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奇异形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CD5、CD38、CD20及CD21均(+),CyClinD1(-),Kappa、Lambda均示部分(+)。确诊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9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 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较为罕见,对奇异形细胞认识不足,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导致过度治疗。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