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行LEEP术后阴道微生态与HPV转归的相关性,为提高HSIL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行LEEP术的128例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术后随访1年,比较HPV转阴和HPV持续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指标,并分析HPV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HPV转归阴性83例,年龄(40.34±5.69)岁,CINⅡ级48例、CINⅢ级35例;转归持续感染45例,年龄(39.89±5.42)岁,CINⅡ级25例、CINⅢ级20例。两组年龄、CIN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感染组菌群密集度Ⅳ级构成比、菌群多样性Ⅳ级构成比显著高于阴性组,且优势菌以革兰阳性大杆菌为主,占8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ugent评分、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评估进入方程,均为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行LEEP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治疗不仅要重视HPV感染的监测,还应该关注患者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及时纠正阴道微生态可促进HPV转归,改善疾病的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