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刘曜华, 刘利峰, 孙雅丽, 李梁, 张柏峰, 丛薇, 蔡志平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与主动脉弓Myla分型的介入治疗的效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2021年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与手术组;药物组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组在患者主动脉弓分型基础上,根据不同主动脉弓采用相应的术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手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1)药物组1支血管狭窄占55.0%,手术组为53.3%,两组中都以1支血管狭窄为主,血管狭窄数量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时间2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所需要时间长于仅1支血管病变者;(3)各型主动脉分型中,以常规技术(术式1)为主要术式(79.67%),采用最少的是交换技术(术式3)(5.09%);(4)长期随访结果显示,3支及以上血管狭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组间相比,3个月时,药物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7%,高于手术组的8.3%;12个月时,药物组为58.3%,高于手术组的23.3%。结论:(1)血管狭窄数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2)主动脉分型与患者采用的术式有密切关系,无论哪种分型,患者以常规技术(术式1)为主;(3)无论哪种治疗方式,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的不良事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