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1卷, 第8期 出版日期:2025-08-25
  

  • 全选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宋丽新, 苗珈卉, 马裕灏, 包艳, 任静猜, 蔺晋纶, 田然彤, 郭志敏, 王南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1-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一株具有较高砷耐受能力的细菌,为砷污染环境中砷的去除提供优质的菌种。方法:采集高砷地区的土壤和水样,分离纯化出能够耐受As(Ⅲ)的细菌菌株,研究其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砷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菌株对As(Ⅲ)的特效吸附除砷规律。结果:筛选得到对As(Ⅲ)的有较高耐受能力的菌株NSSbac-2,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7 ℃,pH值为6,磷酸盐浓度为40 mg/L,可在As(Ⅲ)浓度为600 mg/L条件下存活;动力学模型研究显示该菌株对As(Ⅲ)符合表面吸附规律。结论:菌株NSSbac-2对As(Ⅲ)呈现出较优异的耐受能力,去除As(Ⅲ)的动力学模型属于表面吸附,有解吸回用潜质。NSSbac-2对处理砷污染环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NSSbac-2的研究将为进一步运用微生物修复砷环境污染以及实现微生物处理砷污染的工业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李治骑, 曹鹏, 向刚刚, 童猛, 黎太友, 吴瑞瑞, 唐光平, 陈建琨, 高启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7-1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曲靖医院、桐乡市中医医院、宣汉县人民医院五家单位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共2 123例,收集纳入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段、体质量指数、突出节段、突出类型、椎间盘退变程度)、手术情况(内镜类型、纤维环处理、髓核摘除体积、侧隐窝减压情况、术前终板炎存在情况)等资料,并且术后对其进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椎间盘突出类型、纤维环处理、椎间盘退变程度、髓核摘除体积、侧隐窝减压情况、终板炎存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影响因素可能包含突出类型、纤维环缝合、椎间盘退变程度、髓核摘除体积、侧隐窝减压是否充分、终板炎是否存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环处理、椎间盘退变程度、髓核摘除体积、侧隐窝减压情况、终板炎(P<0.05)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纤维环处理不当、椎间盘退变程度高、髓核摘除不全、侧隐窝减压不充分、终板炎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影响因素。
  • 杨艳, 满瑞雪, 侯文雪, 李淑苹, 孟婷婷, 肖齐凤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13-1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居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7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的110例RA居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健康评定量表(HAQ)、自制的基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RA居家患者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4.55±1.63)分,其中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有0例(0%),中等依从性的有35例(31.82%),依从性差的达75例(68.18%),总体服药依从性为31.82%。HAQ平均得分为(10.75±11.84)分,处于健康评定量表的中等水平。RA居家患者的健康评定得分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年龄、文化程度、晨僵持续时间及健康状况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RA居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重视服药依从性对晨僵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策略,从而有效提高RA居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吕聪静, 陈春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18-2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300例胃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NRS2002<3分,n=157例)、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143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相关性。结果:营养正常组血红蛋白(15.86±2.65)g/L、前白蛋白(256.43±9.11)mg/L、转铁蛋白(2.47±0.33)g/L、淋巴细胞计数(3.05±0.74)×109/L水平均较营养风险组高,化疗不良反应分级优于营养风险组,社会功能评分(87.93±3.15)、情绪功能评分(88.45±3.24)分、角色功能评分(90.51±3.06)分、躯体功能评分(91.23±3.15)分、认知功能评分(92.03±3.29)分均较营养风险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呈负相关性,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30)中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胃癌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较高,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呈负相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临床需加以重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 中国医学论著
  • 王晓雪, 于建兵, 刘琬瑜, 王艳, 王顺哲, 赵婧, 田昕益, 薛永志, 张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22-2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沙棘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核心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沙棘有效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AS靶点,利用Venny 2.1获得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绘制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对筛选到的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224个靶点,与AS交集靶点80个,GO功能分析得到共有条目5 242个,KEGG通路分析富集在234个通路上,其中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为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沙棘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和豆甾醇与靶点IL1β、PPARG、ADRB2和NOS3对接较好。结论:沙棘中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可能通过调控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作用于IL1β、PPARG、ADRB2、NR3C1和NOS3等相关枢纽靶点,从而起到抗炎、调节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修复血管损伤等而达到抗AS的功效,这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础医学论著
  • 宋继璇, 米焱, 张敏, 吴承栋, 王彩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28-3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代谢的角度,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nephropathy, IgAN)患者血清代谢紊乱的模式,并分析参与IgAN发生、发展的重要代谢物。方法:对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例IgAN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分析,以揭示IgAN的重要代谢通路。同时,探讨IgAN代谢产物之间以及代谢产物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阐明代谢物在IgAN中的意义。结果:(1)IgAN患者血清代谢物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现了包括氨基酸、尿毒症毒素、脂肪酸在内的20种关键性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酮体代谢、肉碱合成途径5条差异性代谢途径,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gAN的代谢网络;(2)与IgAN显著相关的代谢途径是芳香族氨基酸(即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3)差异代谢物与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代谢物的变化与节段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多有关。结论:IgAN患者血清代谢物的变化参与了IgAN发生、发展。
  • 张小勇, 薛晓辉, 邵银盈, 丁少成, 李俊, 黄干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36-4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 TP)治疗骨肉瘤(osteosarcoma, OS)的药理学机制和生物学途径。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拓扑分析,多种公共数据库以及体外实验和临床组织等方法分析TP治疗OS的靶基因和介导的信号通路。结果:100 nM TP能有效抑制OS细胞系U2OS细胞增殖能力和活力,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U2OS细胞凋亡(P<0.05)。使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OS和正常组织的NOC3样DNA复制调节因子(NOC3 like DNA replication regulator, NOC3L)、DEAH-box解旋酶15(DEAH-Box Helicase 15, DHX15)及WD重复域3(WD repeat domain 3, WDR3)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NOC3L、DHX15及WDR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在OS组织中显著增高(P<0.05);100 nM TP处理U2OS细胞24 h后,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OC3L、DHX15及WDR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外,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证实100 nM TP能有效抑制NOC3L、DHX15及WDR3表达;TP信号通路富集结果主要在Wnt信号通路,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以GAPDH为内参)结果显示,GSK-3β和p-GSK-3β表达增加,β-catenin和β-catenin(qSer)表达降低(P<0.05)。结论:TP可通过抑制NOC3L、DHX15及WDR3表达和Wnt信号通路抑制OS进展。
  • 朱雅泉, 李瑜, 马雯, 张昕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43-4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新型肾素抑制剂SPH3127能否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EA.hy926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方法:用AngⅡ干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EA.hy926构建体外细胞水平高血压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 SPH3127组、细胞焦亡抑制剂MCC950组。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测定迁移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基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焦亡相关物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d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3, NLRP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1, Caspase-1)、细胞焦亡蛋白Gasdermin D的N端(GSDMD-N)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A.hy926细胞存活率、愈合率、NO含量均降低(P<0.05);ET-1、IL-1β、IL-18含量及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PH3127组、MCC950组细胞存活率、愈合率及NO含量均升高(P<0.05);ET-1、IL-1β、IL-18含量及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MCC950组比较,SPH3127组细胞存活率、愈合率及NO、IL-1β、IL-18含量和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ET-1含量降低(P<0.05)。结论:SPH3127可有效提高EA.hy926细胞存活率,通过抑制细胞焦亡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对AngⅡ诱导的EA.hy926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临床医学论著
  • 冒学莲, 严留佳, 杨凤鸣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48-54.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 N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联合检测在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9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胸外科治疗的335例化疗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RP、PCT、NC和NLR数据。分析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CRP、PCT、NC和NLR水平,评价各指标在鉴别肿瘤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35例肿瘤发热患者标本培养出阳性细菌66例,阳性真菌34例,阳性率为29.9%;病原体以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NLR、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PCT、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PCT值分别为(6.11±16.14)、(1.87±4.23)、(2.32±13.19)ng/m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5 ng/mL,CRP值分别为(81.56±69.20)、(64.06±60.27)、(60.51±60.07)mg/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0 mg/L。PCT、CRP诊断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性发热与非细菌感染性发热的CRP灵敏度高,而PCT特异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575、0.628。结论:结合PCT、CRP血清标志物的特点,联合检测可鉴别肺癌化疗患者发热的原因,反映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马万龙, 刘帅伟, 刘惠娟, 海龙, 雒夏, 张平, 焦运, 丁向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55-60.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 TEG)对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 DPMAS)联合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 PE)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49例行DPMAS联合PE治疗的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进行TEG和常规凝血项目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法评估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探讨TEG单项及联合参数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PMAS联合PE模式治疗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部分实验室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测结果的R值减小,凝血指数显著升高(P=0.001);常规凝血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 FIB)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EG参数中R值与PT、APTT及INR呈显著正相关,而K值则与PLT和FIB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较于单一TEG参数,联合检测在预后预测中的AUC更高(P<0.01),灵敏度为75.85%,特异度为92.17%。结论:TEG检测在反映DPMAS联合PE治疗ACLF患者的动态凝血状态优于常规凝血指标,且对ACLF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王永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61-6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射频联合磁电刺激治疗与单一射频治疗对围绝经期/绝经期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围绝经期/绝经期患者,根据术后进行盆底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射频治疗,同时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射频联合磁电刺激治疗,同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采用单盲、对照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下6个月后的盆底肌肌力、POP-Q评估分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肌力、POP-Q分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射频联合磁电刺激干预,可使盆底肌肉收缩力得到更为显著的增强,进而改善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李明蔚, 薛建章, 潘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66-70.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联合含铂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NSCLC患者临床资料,选取59例采用铂类方案化疗+信迪利单抗治疗为观察组,依据配对原则选取单纯采用铂类方案化疗为对照组,共118例作为本研究样本。比较两组疾病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CYFRA21-1)水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水平、免疫功能、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卡氏评分(Karl Fischer score, K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不良反应、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CR及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YFRA21-1、CEA、bFGF、CA125、VEGF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CD4+/CD8+、CD3+、KPS评分、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15.25% vs.3.39%,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含铂方案化疗可抑制晚期NSCLC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表达,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 技术与方法
  • 吴丽君, 赵龙山, 杨丹, 薄彧坤, 黄艺晓, 陈彭, 张淑宁, 柴志华, 安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71-77.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conductor-like screening model for real solvents, COSMO)预测制何首乌中大黄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提取情况,筛选最佳提取溶剂并对提取机理进行解释。方法:利用COSMO模型预测了1,3-丙二醇-乳酸(1∶3)制备的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 NADESs)与传统低共熔溶剂(tradition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对制何首乌中大黄素的提取情况,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解释提取机理。结果:经COSMO模型预测,大黄素与1,3-丙二醇-乳酸(1∶3)组成的NADES间的相互作用能为-762.897 2 kJ/mol,显著高于大黄素与甲醇和水间的相互作用能。相互作用能越大,提取效率越高。最终预测大黄素提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3-丙二醇-乳酸(1∶3)、甲醇、水。经试验进一步验证,NADES对大黄素的提取率为1.126 6 mg/g,提取效率是水的16.07倍,甲醇的1.19倍,整体趋势与COSMO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结论:COSMO模型不仅可以准确预测大黄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规律,还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提取机理,可为各类天然产物高效提取溶剂的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 多奕仑, 赵嘉玮, 张欣, 董志强, 郭叶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78-83.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取化学修饰的方法以提高布鲁氏菌侵染抑制肽稳定性。方法:先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 SPPS)对布鲁氏菌侵染抑制肽OP11进行合成,然后氧化OP11得到环OP11后直接使用“一锅法”对环OP11分别进行2分支和4分支树状修饰,并通过HPLC以及核磁实验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成功合成2分支和4分支树状环OP11肽。结论:“一锅法”可以有效解决水溶性差、侧链含有二硫键的难溶肽通过Click反应合成树状肽的问题。
  • 综述
  • 汪琳丽, 高芳, 贾彦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84-9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随着各类抗癌药物广泛应用,肿瘤细胞耐药问题也日益凸显。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出现功能异常。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cysteine glutamate reverse transporter, System Xc-)作为胱氨酸和谷氨酸的交换通道,是合成GSH的关键环节,是铁死亡抗氧化系统的主要成分,紧密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本文概述了System Xc-在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以及与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为相应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王李妮, 姚长风, 单自亮, 王科文, 李德坤, 张宪基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8): 92-9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结构改变、滑膜炎症及骨质增生,延缓软骨退变、促进软骨修复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的重要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具有分化功能和自我更新的潜力,可能具有促进软骨的修复与再生的能力,因此BMSCs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归纳了近期关于BMSCs在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通过综述BMSCs在膝关节软骨修复中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