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1卷, 第6期 出版日期:2025-06-25
  

  • 全选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著
  • 郭少龙, 李楠, 赵雪, 张文龙, 石梦琪, 郭腾飞, 刘佳欣, 戈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1-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观察胆汁酸转运蛋白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在熊果酸(UA)干预酒精肝损害(ALD)小鼠后的表达情况,研讨UA对ALD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0周龄SPF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以及UA+酒精组),连续灌胃干预7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微板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BSEP、NTCP蛋白表达量。结果:酒精模型组小鼠平均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的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而酒精模型组肝小叶结构模糊,且伴有明显的脂肪变性,NAS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酒精模型组相比,经UA干预后,小鼠肝小叶结构损伤有所改善、肝细胞脂肪空泡与炎性细胞数目减少,N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增高(P<0.05),而UA+酒精组小鼠肝脏指数较酒精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P<0.05)。同时,经UA干预后,可明显抑制因酒精摄入诱发的TBA、AST与ALT含量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转运蛋白BSEP、NTC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UA干预后,UA+酒精组小鼠转运蛋白BSEP、NTC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UA的补充可以明显的改善因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上调BSEP、NTCP蛋白表达,进而调节胆汁酸稳态有关。
  • 王兴宇, 阎小霞, 张珈瑞, 张晶, 马立聪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6-1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内蒙古包头地区脑脊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趋势。方法:收集包头市三甲医院2013-2024年24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样本进行分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的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脑脊液培养阳性菌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占比分别为65.2%,33.2%和1.6%。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原菌分布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常见表皮葡萄球菌(16.7%),秋季常见头状葡萄球菌(13.4%)、鲍曼不动杆菌(11.9%),冬季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肺炎克雷伯菌(8.6%)较为常见;在年龄分布中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炎链球菌在≤12岁年龄组中数量较多、鲍曼不动菌在≥6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菌株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氧氟沙星、替考拉宁无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担无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大肠埃希菌属的治疗上效果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结论:2013-2024年脑脊液感染中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此外,病原菌在不同季节中的显著性差异可为疾病预防和改进循证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策略。
  • 蔡强林, 白慧敏, 刘岩, 王翠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13-1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合并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率,探索不同人群合并感染HEV的差异性,为临床不同人群合并感染HEV进行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旨在减少HEV感染造成的危害。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血清标本共计805份,其中正常人群血清标本200份,妊娠期女性血清标本298份,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标本281份(其中慢性乙肝156份、慢性丙肝24份、其余慢性肝病101份),艾滋病(HIV)感染者血清标本26份,通过ELISA(捕获法)对HEV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HIV感染者组较正常人群组抗HEV-IgG阳性率高(P<0.05),HIV感染者人群中抗HEV-IgG阳性组年龄较阴性组大(P<0.05)。慢性肝病人群中抗HEV-IgG阳性组年龄大于阴性组(P<0.05)。慢性肝病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年龄分组讨论,大于40岁组中,慢性肝病组的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结论: HIV感染者、慢性肝病患者是感染HEV的高风险人群,较正常人群的HEV感染率明显上升,且合并感染HEV的风险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对不同人群合并感染HEV的感染率进行研究,促进多学科联合,有效筛查HEV感染人群,为HEV早期防治,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杨晶晶, 陈田田, 单睿, 屈跃, 张睿轩, 冯钢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17-20.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诊断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1月进行下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又进行细菌培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2种方法呼吸道病原菌的检出率。结果:对于6种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核酸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细菌培养(69.68%;20.88%),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44,P<0.001),肺炎克雷伯杆菌两种方法检出率一致性一般(Kappa=0.473,P<0.001),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方法检出率一致性较差(Kappa=0.287,P<0.001)。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为4.68 h,常规细菌培养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为49.75 h,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核酸检测显著低于细菌培养(P<0.001)。结论:下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快速鉴定呼吸道病原菌中更有优势,具有更短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可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病原菌的信息,对重症且进展迅速的患者临床意义较高。
  • 何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21-2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成都市金牛区2017-202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监测和聚集性疫情,为当地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7-2023年成都市金牛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3年,金牛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 960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在64.05/10万~305.95/10万之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5月发病数开始增多,整体季节性流行高峰为5-7月和9-11月。男、女性报告发病数比例为1.4∶1;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总发病人数90.75%;以散居儿童最多,其次为托幼儿童,共占报告病例的 92.93%。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显示:以其他肠道病毒、CVA16、CVA6为主,分别占59.75%、15.56%、14.57%。聚集性疫情,以5-7月和9-11月为高峰期,主要在托幼机构发生,占总数的96.08%;2~5例病例事件最多,占比93.56%。结论:手足口病防控以低龄、散居儿童为重点,引起发病的优势毒株变化为关注重点。金牛区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尤其5-7月和9-11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 中国医学论著
  • 张思博, 阿古拉, 王占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26-30.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银针和不锈钢针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蒙医针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实验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其中银针与不锈钢针浸提液的提取标准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GB/T 16886.12-2023),皮外和皮下的致敏实验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GB/T 16886.10-2017),血液相容性实验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T 16886.4-2022)。本研究采用皮外和皮下的致敏实验以及血液相容性实验,分别评价银针和不锈钢针的生物安全性。实验动物为雄性SD大鼠,实验针具为银针和不锈钢针,实验溶剂为针具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实验观察大鼠的一般指标和局部指标以及血液相容性指标。结果:银针和不锈钢针在皮外和皮下致敏实验中均未引起大鼠的明显过敏反应,也未影响大鼠的一般指标和局部指标。银针和不锈钢针在血液相容性实验中均未引起大鼠的血液凝固、溶血和血小板聚集等异常现象。结论:银针和不锈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效应,对人体无明显的不良影响,适用于蒙医医疗过程中的使用。
  • 黄艺晓, 陈彭, 赵龙山, 郭叶, 郭晶晶, 安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31-3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蒙药制剂尤日勒-13味丸的质量标准进行优化与提升。方法:对尤日勒-13味丸处方中木香、栀子、菊花、石榴、荜茇进行显微鉴别;创建薄层色谱(TLC)法对尤日勒-13味丸方中木香、栀子及丹参进行定性鉴别;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君药木香中的木香烃内酯(CL)及去氢木香内酯(DL)含量进行同时测定,色谱条件为SinoPak SP分析色谱柱(4.6 mm× 250 mm, 5 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在尤日勒-13味丸中粉末中,木香、栀子、菊花、石榴、荜茇的显微性状明显;木香、栀子及丹参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显示强专属性;CL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5.83 x-3.9247(0.0501~0.2504 mg/mL),DL线性回归方程为y=276.65x-5.5702(0.0497~0.2494 m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13%和1.17%、3.43%和3.04%、0.65%和0.26%,平均回收率在规定范围内(85.0%~110.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尤日勒-13味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相较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制剂标准,不仅增加了所鉴定药材的种类及君药的主要成分测定,还具有操作便捷、强专属性、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尤日勒-13味丸的质量控制。
  • 基础医学论著
  • 康健, 高满海, 曹利荣, 陈志强, 吴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37-42.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格隆溴铵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影响,并深入分析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2只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个不同的组别,每组8只大鼠。4个组别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低剂量组(L)和高剂量组(H)。通过HE染色法观察并评估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测量湿重与干重(W/D)的比值确定肺组织的含水量。检测肺组织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指标水平。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分析肺组织中HMGB1、TLR4和p-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检测HMGB1、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表现:Sham组肺组织结构清楚,未见损伤。I/R组肺毛细血管充血、间质水肿、肺泡壁增厚,肺组织破坏严重,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L组和H组上述情况较I/R组减轻,H组更轻。相较于Sham组,I/R组、L组的W/D比值及HMGB1、TLR4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有提升。然而,与I/R组相比,L组和H组在上述指标上的表现均有所下降,H组的数据表现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Sham组而言,I/R组、L组和H组的丙二醛(MDA)浓度、HMGB1、TLR4及p-NF-κB蛋白表达量均有所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下降趋势。对比I/R组,L组和H组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有所减少,同时SOD活性则有所回升,H组表现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隆溴铵能够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LIRI期间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大鼠LIRI。
  • 翟维凯, 丛薇, 高天一, 崔成立, 李梁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43-48.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蒙药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TFDM给药组(TFDM),手术后第1、3、7、14天 4个时相进行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MAP-2阳性标记的细胞及树突在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皮层缺血半暗带区MA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再灌注后第3天和第7天时,TFDM组大鼠皮层缺血半暗带MAP-2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结论:TFDM可能通过上调MAP-2蛋白的表达,增强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可塑性调节,促进树突生长及受损神经结构修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临床医学论著
  • 张琳, 庞春艳, 王永福, 鲁芙爱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49-5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外周血中SPP1+巨噬细胞的比例和其表达产物趋化因子18(CCL18)在CTD-IL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35例初诊CTD-ILD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中SPP1+巨噬细胞、CCL18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Ⅰ型胶原蛋白(COL1A1)、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D-I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PP1+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CCL18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同时SPP1+巨噬细胞、CCL18与ESR、CRP、COL1A1、肺部影像学评分(HRCT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呈负相关关系(P<0.05);SPP1+巨噬细胞和CCL18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93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39,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3.3%,约登指数为0.768。结论:SPP1+巨噬细胞及CCL18是CTD-ILD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榴, 范薪茹, 夏士程, 杨靖瑞, 金鑫, 禹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56-63.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中X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0A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乳腺癌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COL10A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PCR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OL10A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ROC曲线评估COL10A1在乳腺癌中的临床预测价值。通过Genecards 数据库和OMIM 数据库获得COL10A1介导乳腺癌的潜在靶点,输入到STRING 数据库得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PPI) 网络的TSV文件,GO富集分析 和KEGG 富集分析不同的功能类别和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生信分析及PCR结果显示COL10A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远处转移及Her2密切相关。ROC曲线显示,COL10A1曲线下面积为0.690 0(95%CI: 0.556 7~0.823 3),当最佳截断值为1.102 6时,COL10A1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68.9%。Genecards数据库结合OMIM数据库获得COL10A1介导乳腺癌的潜在靶点14个。GO分析共富集到241个GO条目,包括细胞成分9个、生物学过程48个、分子功能12个。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2条信号转导通路。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COL10A1高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对乳腺癌风险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潘升权, 殷世武, 李靖, 项廷淼, 龙海灯, 范伟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64-68.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透视下正逆行穿刺双向内膜下成形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TASC Ⅱ C、D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接受双向内膜下成形技术治疗的22例TASC Ⅱ C级、D级(共24条患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踝肱指数(ABI)的好转率。结果:23条患肢手术成功,1条患肢反复尝试后小腿段动脉顺行、逆行均未能成功开通闭塞段,成功率9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4%,死亡率0.0%,术后患肢ABI(0.79±0.16)较术前(0.27±0.19)改善明显(P<0.05);6个月靶血管通畅率为91.3%(21/23);6个月内无新发截肢。结论:双向穿刺内膜下成形技术是一种安全、方便的腔内治疗方法,对于长段、复杂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顺行无法开通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 任苗苗, 李长春, 吴晓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69-74.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血清转录激活因子3(ATF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1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入院时血清ATF3、TNFR1、ANGPTL4水平及肾功能指标血钙、血磷、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血清ATF3、TNFR1、ANGPTL4水平,偏回归分析其与预后的关联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入院时ATF3、TNFR1、ANGPTL4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血钙、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磷及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TF3、ANGPTL4、TNFR1与血磷、eGFR呈负相关,与血钙、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ATF3、ANGPTL4、TNFR1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TF3、ANGPTL4、TNFR1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ATF3、TNFR1、ANGPTL4水平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为0.807,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TF3、TNFR1、ANGPTL4水平升高与患者的肾功能相关,临床检测其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 何谐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75-78.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流量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炎并Ⅰ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序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 70例肺炎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高流量经鼻导管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24、48 h后血气分析指标、痰液性状,治疗前、治疗3 d后炎症指标水平,序贯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2、24、48 h后PaO2、PaCO2、Sa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RP、PCT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3 d后实验组CRP、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痰液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24、48 h后实验组患者痰液性状Ⅰ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序贯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经鼻导管湿化氧疗应用于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稀释痰液,改善氧合,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耐受程度,降低因不耐受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的风险,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其康复,值得应用。
  • 赵珍, 史素敏,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张娟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79-85.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血清及龈沟液髓细胞相关蛋白-8/14(MRP-8/14)、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9(TLR9)评估伴错牙合畸形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伴错牙合畸形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及龈沟液各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分析血清及龈沟液各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牙周指标的关系及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良好、疗效不良患者的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疗效良好患者的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均明显低于疗效不良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前疗效良好患者的SBI、PLI、PD、血清hs-CRP、sICAM-1、MCP-1水平低于疗效不良患者;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与hs-CRP、PLI、sICAM-1、SBI、MCP-1、PD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及龈沟液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最大(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MRP-8/14、TLR4、TLR9高表达与炎症反应、牙周指标及牙周-正畸疗效有关,其联合预测患者牙周-正畸疗效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护理医学论著
  • 袁冯, 年峰, 梁悦悦, 张云, 曹明明, 白雅雯, 张凯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86-90.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术前10天进行口服营养补充对口腔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筛查的4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口腔癌术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按照能量、蛋白质的目标需求量进行动态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营养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能全素联合乳清蛋白粉口服营养补充,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gA、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gG、IgM、CD3、CD8、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例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全素联合乳清蛋白粉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有助于改善口腔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综述
  • 张艺凡, 于超, 张涛, 程海彧, 赵千, 徐宏蕊, 李文莉, 王崴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 41(6): 91-96.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25.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血脑屏障限制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导致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治疗难度大,寻找新的防治手段提升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该文阐述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媒介,能够通过特定的方式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交互作用,从而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外泌体还通过营造炎症微环境,促进乳腺癌脑转移。通过阻断外泌体的产生或抑制其活性,有望为乳腺癌脑转移提供新的防治策略。聚糖修饰技术也为阻断血脑屏障与外泌体的融合提供了潜在方法,期待通过深入理解乳腺癌源外泌体破坏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开发出有效疗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